传统保密认证工作如何向现代化过渡?
传统保密认证工作向现代化过渡是彻底实行科技国防政策和承担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需要。我国相关保密单位明确说明已通过保密审查的单位资格审查和认证委员会可以列入国防武器装备研究和生产单位的保密目录。如果你没有资格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武器装备研究和生产许可证”,则不得从事武器装备的研究和生产任务。
因此,对于具有较强科研实力企业来说,应该通过保密认证获得进入军事研究和生产区域的入境许可。面对从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的新形势,只有找准工作重点,才能实现以重点管理推动认证工作不断创新的良好局面。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实现过渡:
1、涉密载体管理
针对过去在涉密载体管理方面存在的收发、借阅不登记,复印、传递以及存放不规范等不良现象,专门制定 《涉密载体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收发、借阅要登记、编号,复印、制作要审批。并将涉密载体存放在密码铁柜里,有效地规范涉密载体管理。
2、涉密人员管理
首先,根据《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依据以项目定岗、以岗定人的原则,对上岗人员进行先审后用,并签定保密认证责任书和进行上岗教育。从企业、院科研管理经费和课题组经费中对涉密人员开支保密津贴。充分体现出对保密工作的重视。
其次,实行脱密期管理。在脱密期内不得再接触涉密信息,同时清退所有涉密文件资料。
3、要害部门、部位管理
首先,严格按照《保密认证资格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其次,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实施”三铁一警”的技防、物防等措施。第三,加强日常管理,对出入重点要害部位的外来人员实行登记制度。
4、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
首先,在进行严格审批的基础上,对涉密计算机进了密级标识,建立台帐。对每台涉密计算机都应落实责任人,保证保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安全。
其次,根据部分企业承担国防科研项目分散的特点,所有涉密计算机单机断网、专机专用,每台通过保密认证的涉密计算机安装身份识别与监控审计系统,确保”涉密不上网”,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